[ 徐鳳林 ]——(2024-1-22) / 已閱1006次
勞動關系指雇主與雇員之間的法律關系和經濟關系,F代化市場經濟中,勞動關系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和諧勞動關系指勞動關系雙方處于一種和諧融洽的良好狀態。和諧勞動關系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社會和諧是勞動關系和諧的體現與保證。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是依法協調勞動雙方矛盾、妥善處理勞動爭議的迫切需要。由此可見,積極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新型勞動關系,才能推動企業依法規范用工,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提高勞動關系治理法治化水平,鞏固職工隊伍穩定與社會和諧。
當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需亟待研究解決。
一、現狀與問題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勞動關系發生深刻變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與完善,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勞動關系呈現多樣化、復雜化。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推動勞動關系市場化與契約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調整勞動關系的機制、手段與措施不斷完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一系列有關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制度、勞動標準體系、勞動爭議處理體制和勞動保障監察制度相配套的勞動關系調整法律、法規體系相繼出臺,實施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企業家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組成的勞動關系三方會議制度,調整與處理勞動關系步入法律軌道,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用人單位主體多元化,用工和就業主體多樣化,勞動關系多樣化、復雜化、動態化、分層化日趨明顯。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關系勞動者切身利益問題突出,勞動保障監察、勞動爭議仲裁體制、機制還不健全,使我國勞動關系具有特殊性、復雜性。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革、產業優化升級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在勞動力市場形成“強資本弱勞動”格局,勞動者處于弱勢就業地位,勞動合同簽定率不高、勞動者權益受到侵害、勞動爭議頻發,勞動保障監察乏力,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問題一:協調機制不夠完善
簽訂與履行勞動合同存在誠信缺失、道德失范,勞動合同格式化現象,違反平等自愿、協商一致原則;國有企業集體協商簽定勞動合同流于形式,非國有企業和農民工推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存在盲區,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農民增收減負長效機制、勞動關系協調機制不夠完善。
問題二: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勞動立法不夠健全,工資支付立法層次低,對擴大就業、健全最低工資制度、加強企業工資分配調控和指導,發揮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價位、行業人工成本信息對工資水平的引導作用、完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保障標準操作性不強;對拖欠工資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不夠,非全日制用工、勞務派遣等在立法還是空白,影響《勞動法》全面貫徹實施。
問題三:簽訂勞動合同不夠規范
簽定勞動合同存在短期化現象。拖欠職工工資、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集資款等現象時有發生,中小企業勞動合同簽定率不高,存在用工歧視、“霸王條款”,女工和未成年工的權益得不到應有保護。以就業壓力強迫職工長時間、高強度地勞動,還隨意克扣和拖欠工人工資,工作環境惡劣,設施簡陋,工傷事故嚴重,欠繳或拒繳社會保險,隨意辭退和解雇工人,甚至體罰工人、侮辱人格和尊嚴。
二、基本特征
特征一:勞動關系為合同型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一經雙方當事人簽訂,即確立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法律關系,有關勞動權利義務通過書面形式確定下來,使之固定化、具體化,規范和約束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行為,通過履行勞動合同,實現雙方各自的權利。任何一方違約侵害另一方權益都要承擔經濟或法律責任。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必須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加強勞動合同管理,提高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合同意識,依法簽訂履行勞動合同,發揮勞動合同在調整勞動關系中的積極作用。
特征二:勞動關系為法制型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法律是調整勞動關系的基本手段,是規范人們行為的規則。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在構成、運行、處理等方面應當堅持法制化,調整勞動關系模式為法律原則與法律方式。我國勞動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以《勞動法》為核心,調整勞動關系各個方面的法律規范,在勞動關系運行的各個環節,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成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依據和保障。
特征三:勞動關系為民主型
民主型勞動關系表現:1、建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工會和企業代表建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共同研究解決勞動關系的重大問題,參與勞動法律、法規、政策制定與實施。2、落實集體合同制度。凡涉及職工勞動權益問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規范勞動關系雙方行為,體現勞動關系的共同決定權,改變處理勞動關系事務由用人單位一方獨占的局面,提升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的地位和權利。3、實施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管理是運用職代會形式,落實職代會職權,由職工直接或間接參與管理單位內部事務,使職代會成為調整勞動關系的重要機制。
特征四:勞動關系為救助型
勞動關系雙方由于價值取向差異和看問題角度不同,產生矛盾難以避免。構建解決矛盾和化解沖突的有效機制。勞動爭議就是勞動關系矛盾的表現,勞動爭議重要特點是影響范圍較大,如果處理不好,可引發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穩定。
三、幾點對策
對策一:深刻認識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重要性,為新時代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持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全總十八大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勞動合同是協調就業關系的基礎,是勞動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是維護和諧勞動關系的紐帶。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決策部署,以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為目標,完善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規范,健全和諧勞動關系創建體制機制,完善黨委領導的政府、工會、企業三方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發揮勞動合同在調整勞動關系中的作用,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以職代會作為調整勞動關系的重要機制,落實民主管理制度。加強勞動合同管理,明確勞動雙方權利義務,構建新型和諧勞動關系,抑制勞動爭議發生,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全面振興新提供有力支持。
對策二:加強勞動法治建設,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供法治保障
認真貫徹執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及《社會保險法》《企業工資條例》等法律法規,增強企業和勞動者法治觀念,推動企業依法規范用工,勞動者依法維護權益,提高勞動關系治理法治化水平。堅持法治規范保障,加強法律監督,強化勞動監察和勞動爭議處理的制度建設,履行執法責任,深入開展勞動執法檢查,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監督檢查到位,保證勞動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保障企業和勞動者雙方合法權益,公正、平等、合法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掃清障礙。加強工會監督,強化民營企業工會組織建設,落實工會參與、建設、維護、教育“四項職能”,督促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建立工會組織,聚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加強工會規范化建設,健全服務職工體系,拓寬服務職工領域,深化智慧工會系統平臺建設,實現工會工作制度化與規范化。加強“會、站、家”一體化建設,構建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作體系,使工會成為勞資雙方信賴的橋梁與紐帶。深入宣傳勞動法律法規,提高公民和廣大勞動者法律意識和運用勞動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對策三:強化指導與服務,規范創建內容與標準
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明確創建內容和標準。健全企業黨組織,履行組織職工、宣傳職工、凝聚職工、服務職工的職責,團結凝聚各方力量,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健全企業工會組織,完善工會組織制度,開展集體協商并簽訂集體合同。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成立廠務公開協調領導機構,完善廠務公開制度,落實職工董事、監事制度,明確權利義務,認真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發揮作用。建立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依法制定勞動規章制度,健全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建立職工工資支付保障機制,規范勞動用工管理。依法保障職工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社會保險、職工技能培訓等基本權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育企業精神。全面執行勞動安全和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預防傷亡事故發生。建立勞動關系預警機制,完善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和工作制度,加大重大事故防范化解,減少群體性突發事件發生。加強勞動關系基層公共服務站點建設,做到服務場所固定、服務措施齊全、服務內容完備、服務質量高效,形成特色鮮明的公共服務品牌。完善職工困難幫扶機制,建立職工健康服務體系,提升職工生活質量。
對策四:落實評價與激勵機制,優化工作方法與措施
加強協調勞動關系能力建設,優化工作方法與措施。加強勞動關系協調員隊伍建設,提高勞動關系協調員的政策服務、監測預警、矛盾化解的水平。開展行業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發揮各級協調勞動關系三方的作用,提高勞動用工管理水平,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強協調勞動關系社會組織建設,發揮工商聯組織協調作用,充分調動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力量,搭建各類溝通交流平臺,強化勞動關系公共服務,按照有平臺、有隊伍、有制度、有保障、有標準、有成效的“六有”要求,培育勞動關系公共服務樣板站點,提供勞動法律宣傳援助咨詢、企業用工管理診斷和規范化水平提升指導、用工和收入分配指導、集體協商和企業民主管理指導、勞動爭議調解指導服務等,增強勞動關系治理能力。落實評價與激勵機制,科學設計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標準指標體系,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活化創建形式,強化宣傳引導,定期推薦評選,總結經驗做法,實施動態管理,定期表彰獎勵,擴大創建活動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營造共商共建共享和諧勞動關系的良好社會氛圍,提高全社會對開展創建和諧勞動關系活動的認知度、參與度和美譽度。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總工會 徐鳳林